没有阅读的童年是苍白的童年,如同春天里没有花朵,树林里没有鸟鸣,溪水里没有鱼儿的嬉戏。《课标》对低年级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积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完成这些指标,我觉得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趣”与“法”的融合,以此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这两年,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并且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课题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推荐读物诱发兴趣
低年级课外阅读遵循直观性原则很重要,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能紧紧吸引孩子的眼球。现在市面上彩图童话故事书籍众多,经典童话的彩图绘制更是精美动人,孩子无法拒绝这种诱惑,欣赏图画时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周围的文字,“爱屋及乌”而迷恋其中。所以一开始我都从一些学生最喜欢看的经典童话入手,而且都是图文并茂的绘画本。同时,结合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图书,这样就更能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向学生介绍一本科学童话《小伞兵和小刺猬》;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学了成语推荐读一读《成语故事》;学了古诗《春晓》,我又补充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让他们吟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对阅读感兴趣。例如我在读《柳林风声》的时候,就跟他们聊这是一本曾经被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口气读了三遍的书,跟他们讲一讲里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快,很多同学就跑去买来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再次和自己班上的学生共读了这本书,在绘本本身所营造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有着比较活跃的思维和体验。在这样的氛围中,有时是我和他们讨论故事里面的内容,有时请他们看看图、读一读,有时还让学生一起来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阅读,让孩子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激发了阅读的兴趣。从此我发现孩子喜欢看课外书了,我就借此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形成逛书店的良好习惯,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如《绿野仙踪》、《爷爷一定有办法》等。
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还应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有书看,爱看书。为此,我们争取学校的支持,在教室里安装了书架,建立了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安排专人管理,每天中午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使阅读量得到充分保证。同时,每天中午安排五分钟的经典诵读(目前已经诵读了《百家姓》和《三字经》)和二十分钟的自由阅读。配上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可以尽情享受书香班级所带来的乐趣。
三、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深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课上,我组织学生把最近从《小星星》里所看所学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朗读、讲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很多学生兴致极高,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每讲完一个故事,我都请其他同学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智力得到开发,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随着课外阅读的铺开,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渐渐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读书却不得要领,他们读书光凭兴趣,只挑有生动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看。有些孩子更是不知从何读起,该读什么,怎样去读。光有一股热情,兴趣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因此,在激“趣”的同时,也要融合“法”的指导。“法”指的就是读书的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是我们教学的新领域,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追赶时代,就得赶超课堂,跳出教材。“倘佯书海勤采撷,酿得百花成香蜜”,让我们致力为孩子们打造出一片绚丽的课外阅读的时空,让他们在书籍的花海里尽情地去品味书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