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生生评价”最能体现其“以生为本”的理念的。如何让生生评价不流于形式,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关注了课堂中“生生评价”的弊端——挑剔毛病、对象单一、花时太长、内容太空,给予了相应的建议,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赞美、找回自信、学到方法。
关键词:生生评价、有效
生生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形成性评价,在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对同学在课堂上某一部分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回答、也更容易虚心接受同学的建议,这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当下的生本课堂,颇受教师们的青睐。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变得热闹了,当然,热闹的背后也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免闯入“生生评价”的误区。如何让生生评价不流于形式,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赞美、找回自信、学到方法,我根据“生生评价”出现的现象,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现象一:挑剔毛病
《埃及的金字塔》小组汇报七彩词语
生字词:埃及、坟墓、轮廓、大厦、一吨
二类词:角锥形、屹立、砌合、矗立
难读词:曝晒、木橇
师:同学们,他们小组汇报得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1:老师,汇报生字词的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有些停顿。
生2:他们小组大多数同学声音不响亮,有的甚至像蚊子,要费好大劲才能听到。
生3:他们还把曝晒pù shài 读成bào shài,看来没多读课文。
……
生生评价应学会赞美
听到这样的生生评价,我们不否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非常认真,评得非常积极、全面,不要说读错了字音,哪怕是停顿、标点都不会漏掉。但是纵观以上的评价,我们就会发现,清一色的批评,没有一个表扬。虽然这一组学生的基础是差了一点,但也不是“一文不值”:他们敢于举手,组长分工明确,有些学生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可是全班同学关注的全是不足之处,竟没有一个人发现这组学生的优点,这时的老师也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预习时多读几遍,争取下次读得好一些。看到这组学生一脸沮丧地坐下去,看到评价的学生开心的笑脸,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评价观偏离了方向。因此,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应加以指导,告诉学生评价应该一分为二,首先要肯定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同学改正。如这样评:汇报生字词的同学声音很响亮,我们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美中不足的是读得不够流利,如果你回家多多练习,下次一定能读得更棒!这样就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让他们在课上继续积极发言,而且他们在思想上也会得到转变,渐渐回归到正确的评价方向,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现象二:对象单一
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生生评价的过程非常流畅、自然,点评很到位,有的甚至可以用精彩来形容。罗列一下点评的学生,我们就会发现,生生评价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了优等生的手中,而学困生很难成为评价的主体。
生生评价应全面撒网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很多:一是优等生无论是对思维的敏捷度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比一般学生优秀,为了能一语击中“要害”,提高课堂效率,甚至出彩,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优等生进行评价,而优等生也会抓住难得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二是学困生对自己不自信,认为自己都比别人差,只是没有掌握,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长此以往,生生评价就成了优等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其实,生生评价不应该成为优等生的特权,它也应该成为学困生提高成绩、找回自信的钥匙。如何走出这一误区,让生生评价真正成为每位学生都能评价、都敢评价、都会评价的形成性评价,关键要看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参与到生生评价的环节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教师要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让他们知道什么环节就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从哪几方面去评价,让他们心里有底,如:评价朗读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去评,“有感情”这方面对于学困生来说相对困难一点,重点就放在“正确”和“流利”上。最后,教师要恰当安排生生评价的时机,既然是学困生,就应该在朗读词语、课文时请他们评价,这样“对症下药”,学困生就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习劲更足、积极性更高、自信心更大。课堂打破了优等生“一言堂”的场面,全面撒网,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来说机会均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生评价。
现象三:花时太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生评价也一样,虽然评价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评价的角度却有许多,这样就导致了本来一个很简单的小环节,前面的学生评得已经很到位了,却因为大家都想评,表扬、批评,评得面面俱到,一个没落,到最后收获也没有很多,而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却浪费了。
生生评价应适可而止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虽然说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在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发言的时候“悬崖勒马”,停止交流发言,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放纵”学生在已经评到位的小环节上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接下来其他学生的评价只是“意义甚小”,而且课堂上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就有可能“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了。这样“避重就轻”导致了课堂中心的偏移。所以,在学生已经评到位、评到点的时候,为了保证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适可而止,及时结束生生评价,留出时间给后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