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聆听”
雷雨声老师在《走进音乐世界》这本书这样写道:“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以听觉为中心,结合唱、奏、动、写、视、忆、创等多种音乐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中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那么既然是以听觉为中心,那么我们这些“所谓”的“丰富”的教学手段就不能影响学生“听”,我们不妨还给学生一个安静聆听音乐的机会。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听”最重要的就是集中注意力、用心专注地去听。可能有的孩子在课间的时候做了一些剧烈活动,他的情绪波动较大,那他就很难做到“凝神细听”。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他慢慢地做“深呼吸”的活动,或者播放一些较柔和、抒情的曲子,让他们感觉到周围安静的氛围,并慢慢地将呼吸调整过来,为后面“凝神细听”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不妨给孩子安静地放一遍音乐,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下细细品味音乐。
除了“凝神细听”,我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都会让学生“默唱”,动口型、不发出声音地在心里唱。运用“默唱”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更好地聆听音乐,在内心感受音乐的旋律、情绪、节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同时也为后面开口唱做准备。
例如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我将“用扬州方言演唱”作为拓展部分,所以课堂中我多次让学生跟着音乐动口型地默唱,通过默唱不断地总结出扬州方言中发音比较特别的字,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音乐学唱。通过“默唱”,不仅降低了学唱方言的难度,还让学生在兴趣中提高了内心的听觉,唤醒了“音乐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