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自然成长取向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霞

《自然成长取向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20182月设计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学习理论文献等研究准备工作。20186月被批准为常州市备案课题。

 

一、课题概要

(一)概念及界定

自然成长:学生的成长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成长应适应自然、合乎自然。本课题中的自然成长取向是指我校应顺应天性,通过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催生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我们着力追求积极主动、全面均衡的生命教育;追求源于本体、重于交互的主体教育;追求纯净和谐、开放灵性的生态教育;追求尊重生命、快乐成长的幸福教育。

内涵: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本课题中的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二)背景与价值

1、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要遵守自然规律的。裴斯泰洛奇说“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因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2、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教育之初心就是遵循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着眼孩子们天真自然的本性,帮助、推进他们成长为其想成为的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处在少年儿童的学生,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呈现较稳定的、鲜明的心智特点和生长特性。教育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才能达成教人育心的目的。孩子的生长期也是认知发展期,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风格、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有鲜明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育人为本的目标。

3、学生发展的需要

自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商业广告成为教育口号后,教育就进入快进档,驶入快车道,逐步趋向功利化、速成化和盲目化。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使命感,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希望孩子能接受最优质教育后出类拔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育人理想鞭策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进行所谓的兴趣培养,特长发掘,人才塑造。不顾孩子的天性,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教育就是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是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教育孩子就像种植禾苗,给予它阳光、水分和养料,让它自己成长。

4、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形成改革特色的需要。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位于常州城郊武进高新北区区贺北社区,现有班级18个,教师48名,学生近900人。20147月独立建制,学校的特色是环境教育,是常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武进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优秀科普基地,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9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流动儿童,多数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学校缺编严重,在编在职的公办教师严重不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学校亟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办学品位、提升教育的内涵,不仅在环境上,更重要的是在办学理念上打造自己的特色,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校发展,让孩子的童年在校园中自然快乐成长。

(三)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打造以“自然成长”为核心理念,以校训“诚、晓”为思想底蕴的学校文化系统,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进行绿色管理和服务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的潜力。

(2)通过研究实践,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构建诚晓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本校学生实际的自然 、灵动的绿色课堂,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博学善教的幸福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实践,形成以“五色活动”为载体具有我校特色的的无形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诚晓少年。

(4)通过研究实践,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自然成长取向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

 

2.研究内容:

(1)关于自然成长取向和学校内涵的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理念以及相互关系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明确自然成长取向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和实践原则;进一步明确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含义、教育学的意义,以统领全校进行自然成长取向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

(2)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打造以“自然成长”为核心理念,以校训“诚、晓”为思想底蕴的学校文化系统的研究。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以“自然成长”为核心理念,以校训“诚、晓”为思想底蕴,以优化、美化校园为重点,积极营造物质与精神浑为一体的“自然成长文化场”,从而唤醒生命自觉,激活创造潜能,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活动文化为延伸的学校文化系统。

(3)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构建诚晓课程体系和建设基于本校学生实际的绿色课堂的研究。

总结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构建起新一轮与国家课程相匹配、体现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培养目标、支持特色培育、激发学生健康成长的诚晓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文化建设,进一步以打造绿色课堂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培养博学 善教的幸福教师的研究。

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博学善教的幸福教师队伍,制定并完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搭建平台,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增强教师教学自主权,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让教师获得更多幸福感。

(5)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形成渗透、成长的无形德育的研究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根据办学目标,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以打造“无形德育”为重点,以“五色活动”为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积极研究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之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6)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建立绿色管理和服务体系的研究

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管理。绿色学校管理服务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各项管理做到精细化。

(7)基于自然成长取向理念,完善丰富城小师生各项评价体的研究。

继续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和质性评价,从儿童的视角把握评价尺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拨和考核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档案,进一步完善城东小学岗位聘任制等教师管理制度,实施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四)借鉴与创新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柳宗元在他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真正地顺乎或按照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来种树。这何尝不是在讲教育呢?按学生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学生是整体的人,有学习的能力、探究的欲望、创新的潜能、独立的个性,有着灵性与本性。外在的教育由于学生的灵性而发生作用,外在的教育与学生的天性得以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生动、健康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要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学习需要产生内在反应、情感等。学习应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进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融为一体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学校教育有机整合,成为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多种智力潜能,教育的根本功能是:通过多元化教育,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运用智能强项自主选择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人的素质结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活动。人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教育要科学地促进人的各项素质持续、和谐地、全面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儿童中心理论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

2.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国内外一些已有成果和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搬和复制。本课题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以“让生命自然成长 ,为幸福未来奠基”理念的诚晓文化引领航向,通过本校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生命潜力。

(五)思路与方法

1.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加强组织领导。本课题不只是一项学术研究,更是本校推动内涵发展的行政工作。将一方面选择科研骨干组建课题核心研究小组,具体负责理论研究、编制方案、专业培训、示范引领和总结提炼。另一方面将加强行政推进,根据设定的研究内容,分工到相关处室,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带领全体课题组教师积极行动。

(2)加强研究策划。以课题核心组为主体,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在基于自然成长理念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目标引领下,分工研究制定本校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绿色课堂行动计划》《课程建设纲要》《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案》等具体的实施方案。

(3)加强专业引领。组织课题组成员、邀请有关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明确改革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操作方法,引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行动,勇于创新。

(4)加强实践探索。积极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组织和指导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革创新。

(5)加强总结提炼。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学校实施自然成长理念、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整体的经验与成果,也包括引领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

2.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

2行动研究。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学习研究、创新创生,不断探索。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指导,重视考核,确保真正付诸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总结有关变量的属性,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3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经验总结。通过对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六)过程与计划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三个个阶段展开:(相关后续研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0181月~20186月)启动阶段。完成课题申报,做好开题准备,完成开题论证,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与研究联盟,梳理与课题相关的最新文献和类似研究;确定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20187月~20206月)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实践研究,每学期汇集研究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进行相关量性、质性研究。举行成果展示。其中,在2019年底,举行中期研究情况验收。

20207月~-202012月)总结阶段。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总结。

2021年申报下一阶段研究课题(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二、前段工作

自2018年6月设计立项以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做了一定的工作,为本课题顺利展开作了充分的准备。

   1.选定核心成员,建立研究组织。

本课题作为常州市备案课题,在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中开展研究,既促进学校前沿发展,又能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以学校的精英管理团队为基础,精选了一批善思考、会研究的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组,具体负责课题各项研究任务的实施。其中两位课题主持人,承担过多项省级教研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力;一位校长,两位副校长,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有多位学校各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于学校各领域的管理与研究都比较擅长。总的来说,这一支研究队伍里,既有具有理论研究专长的成员,又有在实践层面具有特长的教师,是一支研究力量比较强的队伍。

2.学习文献资料,提升理论认知。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在收集和精心选择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了学习研讨活动,主要学习了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在丰富理论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题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自然成长的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内涵、实施路径与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并进一步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推进措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3.梳理已有基础,提炼实践经验。

1)文化理念体系再梳理。

学校诚晓文化已初具体系,近期进一步将文化故事性,具体生动地走进师生心田。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以“自然成长”为核心理念,以校训“诚、晓”为思想底蕴,以优化、美化校园重点,积极营造物质与精神浑为一体的“自然成长文化场”,从而唤醒生命自觉,激活创造潜能,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活动文化为延伸的学校文化系统。

2)诚晓课程体系巧构建

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个体潜能的开发”两个维度,基于我校学生实际构建诚晓课程体系,整合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资源,将课程开发实施和教育装备应用有效结合,开发并不断丰富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学习者课程、“选择性”与“体验性”双重建构的活动者课程和基于本校基岩标科普特色的探索者课程三大课程体系

 

 

 

 

 

 

 

 

 

 

3)绿色课堂建设有力度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效益月的功能,将通过各级教研活动、名师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年轻教师的展示课、同题异构课、随堂课等形式,多层面地呈现真实课堂,在磨课、说课、评课等交流研讨中让绿色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 无形德育体系初架构

以文明素养养成教育为重点,综合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等,构建其小学六年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目标与内容体系。低年级着力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素养,中年级着力培养学习中的文明素养,高年级着力培养交往中的文明素养。

三、下步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从点状走向系统。

    研究团队的成员需要进一步学习关于儿童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等相关理论书籍,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有利于课题内容研究的提炼,能够高站位、高起点推进课题研究。

2.推进师能工程,从丰富走向深度。

进一步制定并完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努力做到校本研修制度化。通过基本功练兵、教学反思、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等途径,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大力实行“五课制”——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学校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的培养模式,促进不同层面教师凸显个性与特征,分层发展,形成教师梯队。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并充分利用好集团资源,联合集团的优势,组织教师参加集团内的交流和研训活动,充分利用集团内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力促我校教师从富有经验向富有风格与特色的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拨和考核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档案,通过开展“名师工作坊”、“骨干教师读书班”、“名师导师制”等活动,为骨干教师搭台子、压担子,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实践中练的方法,让骨干教师向专家名家学习,与专家名家现场交流互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名师的大家风范。学校努力为骨干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逐步形成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气氛,带动全校教师积极进取。

3.建设诚晓课程,从构建到丰富

  我校90%以上都是流动儿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兴趣得不到发展,个性特长得不到展示。为了让外来流动儿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样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将以校训“诚、晓”为核心文化,以学生文明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基础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出发,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心态阳光,乐学善思,富有个性”为目标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规定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习者课程),丰富“选择性”与“体验性”双重建构的活动者课程,开发基于本校基岩标科普特色的探索者课程。

4.创新无形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城小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令人堪忧,学校准备从“八礼四仪”入手,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中,渗透文明素养的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尝试形成绿色养成、红色爱国、紫色科普、蓝色感恩、金色艺术的“五色”德育课程。

5.借助技术引领实践研究,从现在走向未来。

    依托技术的力量,将技术不仅运用在课堂中,更要迁移到管理中,辐射更多的领域,采集大数据,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转型,从现在走向未来。 

《自然成长取向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执笔:陈霞

2018121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