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发散学生的思维
经过期中考试,语文教研组如期迎来了第十二周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由谭萧萧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的第一课时。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谭老师上课伊始,通过读八个神话故事,让学生找其共同点,感知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从而带着学生走进这篇故事,引入开天辟地也可以是开辟天地也可以是天地开辟,说我们古人造字的智慧,通过抓关键词和找关键句子教会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出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从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让孩子们读,让孩子们想,为什么像个大鸡蛋?你还能想出像什么?孩子们说西瓜、皮球、充了水的皮球、大蒸房,此处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发散思维。为什么作者说像个大鸡蛋呢?因为里面是液体,并且可以孕育出生命。此处又赞叹古人的智慧;接着让学生读第二段,提出三个文章中不合理之处,为什么有微光?斧子、凿子从哪里来?哪里来的石头呢?同时说的时候让学生用问号做好标记,这是在质疑文本,在此环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甚至提出各种问题,孩子们的思维不再受到禁锢,这样课堂的上生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接着,谭老师出示了另外一个版本,问大家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以生为本,处处彰显。
课后,所有语文老师在一起进行评课,首先,老师们对谭老师的这节课做了肯定,课堂上能够发散孩子的思维,比如让学生去讲自己还可以把鸡蛋比做什么,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再让他们说那个比喻更好,通过两个版本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这里让学生说的太少了,这里应该有辩论的过程。但也指出了不足: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说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机会,要让学生说一段话,这样他们的表达能力才会提高。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听了有经验教师的建议,对提高自己的教学会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