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文章内容
平淡中的精彩——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18-11-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霞

平淡中的精彩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201810月,在秋风送爽的季节,我又一次来到到六朝古都——南京,欣赏了一场教育前辈和专家给我们带来的视听盛宴——第2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的大会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齐聚南京工业大学礼堂。全国十多名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济济一堂,郑毓信、贲友林、张齐华、黄爱华等。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报告,欣赏他们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感受到大师的风范,真是幸运之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地感叹。这次活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与“经典”,“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沉醉于其智慧的芬芳,享受着思想的盛宴,让我明白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量和行为。

每位上课老师都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前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每位上课老师设计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的中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每位上课老师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整个两天半的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贲有林老师的课, 这节课上,贲老师最大的特点之一:从不代替学生去总结和归纳,所有的结论都是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得出;最大的特点之二:从不评判学生发言的对与错,正确与否的裁判权都由学生行使,对的鼓掌通过,错的提问或补充;最大的特点之三: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回答不完整或表述不清楚的学生,舍得给予多次发言的机会,直到学生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为止。这节课,贲老师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学生观,除了上述的“三个从不”之外。而整个学习过程,正如他在书中所言:学习的过程,不应当像暴风骤雨般拳击比赛的过程,而应当像那舒缓的、连绵的打太极拳的过程;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耳;要学会等待,学会沉默;要舍得慢下来,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整堂课呈现了贲老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从已有知识和观念开始,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始终让课堂上充盈着学生的声音,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上,我看到了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育理念的重建,由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展

 两天半的学习紧张而兴奋,我尽情地领略大师们的风采,品味着他们带给我的精彩,太多的感触。各有千秋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通过自己的课堂演绎,让孩子们在他们的课堂里,水到渠成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维,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身为一线老师的我,学习着把这样的完美课堂演绎慢慢地渗透到自己的课堂里,让我的学生都能爱上数学。

陈霞

2018.10.2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