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如何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8-10-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文霞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引导。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人不能正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往往看了一些不健康的书,最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导致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该往何处去?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该如何引导?就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先回到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上来思考。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文字语言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

    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想我们能做的也应做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其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学生手中的“常客”。

 

    再次,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通常,中学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有的只许学生阅览,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仅仅为摆设,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

    最后,我还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们也不要一见到学生读课外书就“强行没收”了,给我们可怜的学生们一点必要的自由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