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党群工作>>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邹碧华》电影观后感(陆峥)
发布时间:2018-10-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峥

邹碧华电影观后感

陆  峥

他是一名学者型的法官,二十余年精于法律,优秀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内生品质;他是一名法院的管理者,知识渊博,把推动司法进步作为自己的追求;他是一名乐观主义者,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历史,中国司法的进步有赖于每个人的参与。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我们党员教师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红色电影《邹碧华》。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满屋的书。当时在观影现场的我就惊叹了一句“这么多书!”而他的母亲在他离世后抚摸着儿子的书说:“你买了这么多书,好歹看完了再走啊。”令人泪奔。

看完电影,我觉得邹碧华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深深刻下了改革与法治的印记。公正是法治的根本,法官是公正的代表。邹碧华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就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他把自己称为“庭前独角兽”,因为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独角兽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邹碧华是法治时代的公正法官,同时也是改革时代的先行者,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力量。

邹碧华是幸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他又是难得的,如此深切地爱着法官这一职业。难得与幸运并存,是所有敬业者的共性。工作中顺境时一帆风顺,人人皆可敬业;然,逆境时举步维艰,少有坚持到底。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的尊重;一瓶矿泉水,解释了关爱的尊重;一句对不起,诠释了理解的尊重。

邹碧华还是一名讲良心的法官。1993年3月,邹碧华初任法官,远在江西的母亲叮嘱他:“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信念,一辈子的坚守。从电影中的细节和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良心”二字,他一直在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人民法官的“人民”性。面对上访群众的“无理取闹”,邹碧华不仅没有躲避,而是打开大门,把上访群众请到法院里面对面坐下来谈。他教导下属,面对无理取闹,也要念及人情,做法律工作要讲究工作方法,不能满嘴大道理,而是要“把法条和面条搅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因为“我们每年要审理上万起官司,可是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要是发生了冤假错案,影响的就是他的一生。”

人们历来都说,教师是个“良心活”,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本人的良心。讲良心的教师,自然会自律,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讲良心的教师,自会认真备课、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讲良心的教师,打心底明白自己的责任。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师首先就要做到问心无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更要学习“邹碧华精神”,始终忠诚党和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守职业操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为社会扛起担子,传递温暖,“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