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地多一片绿色,大地就多了一份生机;给生命多一片亮色,生命就多了一份完美;给心灵多一片彩色,心灵也就多了一份浪漫。
吟一首小诗给热情的生活,送一个微笑给明媚的早晨,撕一片白云给寂寞的天空,就不再有迷惘的眼神和憔倦的面容。
为了不再有迷惘的眼神和憔倦的面容,我虽不是一片白云,但我愿做一片白云。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学生不会写作文。随着中考作文中作文分值比例的不断增加,我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重。应对学生不知所云的作文,我曾急躁过、指责过、也曾霹头盖脸的大声训斥过……应对学生那惶恐、无奈加无助的眼神,我真的不知所措。于是我失望、我放弃、甚至就对他们置之不理,不再过问。但我心头的那块石头却从未减轻过,到觉得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于是我烦躁、我苦恼、似有一腔苦水无处倾泄,一腔怒火无处喷发之感。所以我总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给人的感觉就象一包炸药,一触即发。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群青蛙在树林中穿行时,有两只青蛙不留意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中。所有的青蛙都聚集到坑边。当看见坑很深时,青蛙们就告诉那两只拼命往坑外蹦的青蛙,不要白费力气了,你们根本跳不出来。但是两只青蛙不顾劝阻,使出浑身的力气往坑外蹦,期望能够蹦出来。其它的青蛙不断的告诉它们不要枉费力气,它们死定了。最后,一只青蛙相信了其它青蛙的说法,放弃了挣扎,倒地死去。而另一只青蛙继续努力的跳着。其它青蛙还是不停的劝它不要白费力气,让它乖乖等死。但是这只青蛙更加努力。最后最后跳出了坑外。原先,这只青蛙是聋子,它一向以为其它青蛙是在鼓励它跳出来。
读后,我的心为之一颤,多日焦躁的心平静下来。于是我反思,是我做错了吗?真得做错了吗?孩子们不就是一只小小的青蛙吗?是我无情的批评、指责、而使他们失去了上进的信心,上进的勇气。我后怕,怕得是一批人才即将毁在我的手中;我庆幸,庆幸的是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毕竟还未决定成败。于是,我只把其中的一名同学刘慕雨找来,决定试试看。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慢慢的加以引导,不再去对他的作文大加评论。当时正在写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应对他写的《孔乙己的理想》,病句连篇,又无中心的作文,我真得无从评改。于是我换个角度跟他谈起来。“你有理想吗?”“没有。”“你最喜欢什么?”“没有。”“从小到大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没有。”……应对一大堆的没有,我真得很头疼。“你长过病吗?”“没有。”“你从小到大真得没长过病?”他沉默了半晌,“有。”我眼睛一亮,真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有,于是我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了我穷追不舍的追问。“什么病?”“阑尾炎。”“什么时候?”“六年级。”“你有什么感受?”“没有。”唉,又是没有,我心凉半截,应对这么多“没有”,我真得再无信心问下去。但出于无奈,我硬着头皮往下问,“六年级的大小伙子了,当时真得没感觉吗,不疼吗
?”“不疼。”竟然不疼,莫名其妙,竟然不疼,木头人,还是植物人。无奈,还是之后进行。“当时有人陪床吗?”“有。”“是谁?”“妈妈。”“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一点。”“其时你妈妈对你是何等的关心,何等的照顾,日夜守候在你的身边,难道你就一点想法都没有吗?你读书是为什么,将来你考上学,回报你的母亲,这不就是你的理想吗?”我一口气说完这些,其时这是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了他。我稍缓和了一下语气,之后说:“你就写《我的理想》吧只要把当时的情景叙述下来就能够,你能试试吗?”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欣然理解了,两天以后,他给我送来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