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润物无声 桃李不言
发布时间:2018-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贺小刚

    1973年九月一日,马杭中学初二毕业班的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语文老师换人了。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个新老师分明就是两个月前还是高中部学长的袁国方同学。

    当时正值文革,高考中断,虽然袁国方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好学,成绩出众,却注定与大学无缘。与此同时马杭中学当年的校长曹元兴却在暗自高兴,因为他早就看上了这位踏实认真的得意门生。袁国方双足有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做老师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就这样,二十岁的袁国方走上了讲台,成为马杭中学的代课老师。

    刚刚走上讲台的小袁老师明显有些底气不足,这些孩子比自己小不了几岁,不拿点真本事出来,难免有人不服气。好在身边同事都是自己的老师,大家都是有问必答,再加上袁老师一如既往的踏实态度,很快他就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喜爱的好老师。不仅如此,袁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风生水起,他在马杭公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大会上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受到同行们的广泛好评,不出几年,他就被评为武进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袁老师,他就是个文印员。新来的老师也许不会知道,这位袁老师曾经教过初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还当了十八年的小学主任。

    1974年,学校为了照顾袁老师,把他调到离家比较近的东街学校。从袁老师家到东街学校大约有一公里的路程。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点路不算什么,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然而袁老师每天上班要走一小时。同事们都知道,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袁老师。他那蹒跚的脚步,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年。一天天,一年年,看着草儿青了,麦子黄了,一拨又一拨的孩子们长大了,孩子的孩子也来上学了。当地的孩子也许有人不认识乡长是谁,但是绝不会有人不知道袁老师是谁。

    1993年教师节,一群长大了的学生们来到东街小学,他们给袁老师送来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袁老师不是没想过买辆车代步,但是那车要将近四千块才能买到,袁老师一个月工资才三百块,真没钱。他更没想到,这些学生会不声不响凑钱买车送到学校。全校老师都被感动了。袁老师的得意门生徐建刚说:“袁老师,你在教育路上走了二十年,后面的路程,我们让你开车走。”这件事当时轰动了整个马杭教育界。

    1994年,我也来到东街小学,跟袁老师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其实当时全校一共才一个办公室。虽然拥挤,却很亲热。当时年轻老师比较少,我看着那些老教师们总有一种敬畏之感。袁老师当时也就我现在这个年纪,他对我很热情。一点一点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我发现他对于全校几百名学生几乎个个如数家珍。“这个孩子你要多关心她,她从小就没妈。”“那个孩子你看紧点他,他爹小时候就特别皮,他爷爷比他爹还皮。”所有的家长来到学校,无一例外都先跟袁老师打招呼。我当时暗想,做老师做到这个份上,哪怕穷一点,心里也该满足了。

    的确,袁老师就是这么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无论是当年的三百月薪,还是现在的退休金,袁老师始终过的快快乐乐。几天前我打电话给他,说要去采访。袁老师特别高兴。我喝掉了袁老师家三碗米酒,外加师母做的小菜若干。我们聊了很久。袁老师的女儿在礼河实验学校教地理,工作很勤奋,袁师母不出去工作了,在家抱抱孩子做做家务,袁老师的老母亲87了,耳不聋眼不花,一看见我就能喊出名字。就是十七个月大的小外孙有点难对付,外公批评他两句居然会翻脸,还闹着要回家。袁老师翻着身上的衣服给我看,“这件女儿买的,八百多。”“这件亲家母给摇的,那个什么做的?一千多的。”我吃惊不小,乖乖穿的比我还好呢。袁老师说:“我又不缺钱,我一个月退休金……的。”我说那你怎么还在马小接着干呢?“这里热闹。大家都熟悉。这么多老师来文印室,都喜欢跟我说说聊聊,很开心。再说我体力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既然徐校长开了口,再做一年也没关系。”

    我有个跟袁老师同龄的亲戚,跟我说起袁老师的时候来了这么一句:“他要是腿脚好的话,不得了!”他意思是说袁老师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一点我并不怀疑。如果做官,袁老师肯定是个好官;如果经商,袁老师肯定是个好老板。不论做什么,袁老师都首先是一个好人。在这开学第一天里,让我们一起祝福好人袁国方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